close
桃園高中 阿得先生
「兩個人都創作,誰來顧家呢?」(p.71)
有文彩的媽媽為什麼要放棄寫作呢?她 翻譯務實個性回答這句再具體不過了!
作者媽媽小時辰被外祖父厭棄,來台後被迫慌忙娶親,年青時時興、精悍、有文彩,賺得比老公多,但始終是一個不歡愉的母親,特別結婚五年丈夫就留學去,留下孤兒寡母,孤獨地面臨老公的滯留不歸!然後,脾氣躁急,積鬱成疾,人生後面 翻譯十幾年都活在39千克皮包骨的軀殼裡,只剩抗病的憂鬱年。
*關於父親*
「親情與家人對他(父親)而言,會不會只是她人生中曾經走岔 翻譯一段路?」(p.13)
爸從小有畫畫的天份,還當過徐悲鴻的學生,西班牙公費留學五年歸國後在大學教美術,「我有藝術、我有學生」是一個率性、不按牌理、不切實際、自大、自以為是的藝術家,重視學生,亂搞男女關係,家裡來一個女傭,就搞上一個女傭;即便85歲仍和一個來路不明的大陸女子交往。始終不肯和家人親近。
*關於死亡*
「接近不惑之年的我,只能又做回了母親的小兒子,對她說:『我好害怕』母親聽見我 翻譯話,很安靜地回答:『別怕,我十三歲就沒有母親了,你都三十好幾了。』」(p.73)
*關於同志*
「這是我們『男女之間』的事,你們這種人懂什麼?」(p.12)
爸爸譏諷回應男女感情之事,佈滿對同性戀的貶抑。
「我和你爸決意,就把你當作殘障,我們有一個殘障 翻譯兒子,只能這樣了。」(p.116)
「直到情人無預警地提出分手,結束這一段今生獨一穩重考慮也許可以成家相守的感情,我才發現,孩提時那種被抛棄的懼怕清晰如昨日。」(p.119)
*關於這個家*
「兩個都算優秀的人,放在一起成了家,卻成了彼此這平生的痛。」(p.65)
作者從小印象以來家裡就是不竭的摩擦爭吵,昔時不願回來簽字離婚的爸爸事實在想什麼?為什麼家裡有兩個一樣遠走高飛的男人:爸爸和哥哥?疏離,會是複製出來的嗎?
「大概在那個年紀,我就已經有點人格分裂了,我愛我的父母,但我討厭跟我們同住的那對夫妻 翻譯社」(p.40)
作者很後悔對癌末體弱卻雜念的媽媽說「你自己不知道嗎?爸已經對你沒有情緒了。」因為,有些話照樣藏起來比較好,畢竟,很多婚姻不是靠情緒走下去 翻譯。(p.85)媽媽的茫然和回避,說明了婚姻裡的迷失和欺騙,是如何讓一個绮年玉貌、精明精悍的女人,敏捷走向暗淡無光的茫然。
或許從外省雙親家族來看,就註定了很多的悲歌,多少聚散聚散也都是命與偶合,比如,昔時母親逃離大陸在香港一群人快撐不下去時,卻在最後一刻異常巧合地找到了外公,然後才輾轉來台。
「教員,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康樂的人 翻譯社」(p.79)
*關於療傷*
「我只想好好走完這一場,為親情而痛,此生這一場離合已足夠。」(p.47)
這是關於家庭 翻譯療傷。
「有些傷口永遠不會好,我們只是學會了若何躲開,那些穿透記憶,會照見皮骨 翻譯陰冷放射線。」(p.110)
這是關於感情 翻譯療傷。
「文字能留下的,就是書寫過程當中魂靈與實情間最真實 翻譯搏鬥了。」(p.126)
這是關於用文字的療癒之旅,生命書寫,寫出生命糾葛藤蔓中的夾縫,成了生命的出口,從頭熟悉本身 翻譯家,從新建構自己的家,究竟,故事仍待續未完。
「大師都有故事,但也常常因畏懼外界眼光而說不出口,說出口才發現,人生到最後大同小異,都有滄桑,也都有寂寞,但求一份心安理得而已。」(p.204)
本書說出來的故事是緊繃的,但細心一看,仍可找到很多生命的出口和等候,比如母親過世後,父親竟然兩次跑去劇院觀賞作者編導的戲劇高文,大哥想要親近孩子的表情和知足,不言可喻;尤其作者從賜顧幫襯失智爸爸後,又從頭熟悉了爸爸的出身和成長,體會到「照顧老人就是要一個慢字」(p.174),這又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了 翻譯社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